针对基层干部“工学”矛盾突出以及干部培训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专业性不够、实效性不高等问题,筠连县创新干训资源统筹使用、精准施策培优课堂、紧扣实际按需施训、学用相长提升效能“四大举措”,全力办好“筠州干部夜校”,提升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自夜校开办以来,已开展培训18场次,培训各层级各类别干部4686人次,深受广大干部一致好评。
一、干训资源统筹使用,破解“干部夜校”覆盖面不广的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以“筠州干部夜校”为载体,统筹推动培训资源下沉共享,让基层干部全覆盖享受优质培训。一是搭建网络培训“大平台”。整合现有县—乡(镇)视频会议、党校远程培训、村(社区)农民夜校远程教育系统资源,采取“主会场+分会场”视频同步直播的形式,在县会议中心、县委党校设置主会场,全县12个乡镇、260个村(社区)远程教育点设置分会场,全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区),有效打破调训办班的局限性,切实解决干部“工学”矛盾。二是构建联动培训“新格局”。将县级部门(单位)个性化、专业化的培训内容纳入“筠州干部夜校”培训课程,整合培训资源,采取联合办班、委托办班的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设专题培训班次。目前,已分别与发改、统计、经信、经济合作外事等部门联合开办“项目投资”“招商引资”专题培训11班次。三是建立分类培训“新模式”。将全县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乡村干部和其他各类干部作为“筠州干部夜校”培训对象,根据干部岗位职责、专业技能、知识结构以及工作需要分类分批开展培训,对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对象不安排相应课程、无谓占用干部时间。如“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班分为3个班次,分别调训86名、90名、112名干部。
二、精准施策培优课堂,破解“干部夜校”专业性不够的问题。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目标,统筹各类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教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打造专业化、精品化的优质培训班。一是多方借智组建专业化师资。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名师库”,以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较高、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为标准,在全县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动态评选储备100余名特聘讲师。深化与四川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邀请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陈安华、四川中健科际中医药产业集团总裁丁艇等一批专家精英为客座教授为培训班授课。同时积极邀请市级部门领导开展专题讲座。二是精心设计开发本土化教材。坚持需求为先、实用为主,开发《筠连县情一百问》《项目投资入库流程解析》《用活扶贫资金,提升造血能力》《脱贫攻坚APP系统录入》等“碎片化”“专业化”的本土课程10余个,制作党性教育、政策解读等专题课件60余个,成为干部工作时可供借鉴的“口袋手册”。三是创新模式开展个性化辅导。坚持“短、精、特”的办学原则,每期培训班时间控制在1-5天,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统筹安排,改变以理论讲解为主的单向信息传输方式,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教学方式,通过学员论坛、研讨答疑等教学手段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切实提升夜校培训实效。
三、紧扣实际按需施训,破解“干部夜校”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以提升履职能力为重点,坚持“干什么、学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量体裁衣、按需施训。一是紧扣发展需求组织轮训。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发放《干部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广泛收集部门(单位)、乡(镇)培训需求,梳理汇总后确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17个专题开展轮训,确保干部培训重点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靠拢。二是紧扣组织需求开展集训。将“一把手”提能、专业化领导干部培养、年轻干部铸魂“三大工程”贯穿始终,建立“干部培训档案”,采集13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递进班学员、选调生、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学历文化、专业技能、任职经历、岗位需求以及参训情况,开展个性化、差异化集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有效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参训、“培训专业户”等问题。三是紧扣个人需求进行选训。提前制发“筠州干部夜校”培训通知,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注意事项,参训干部结合个人需求、工作和生活实际报县委组织部同意后,可自行选择培训地点、培训班次,培训情况纳入个人“干部档案”,有效激发干部爱学、善学、勤学的内在动力。目前共有114名基层干部根据生活实际自主就近参加培训。
四、学用相长提升效能,破解“干部夜校”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将“筠州干部夜校”培训作为各类主体班、主题班、读书班等系统性培训的重要补充,建立训用结合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一是理论测试检验成效。每期培训班结业后,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集中组织理论考试,进一步巩固培训知识点,确保干部入脑入心。理论考试成绩纳入“干部培训档案”,凡考试不合格且补考未通过的,当期培训学分“清零”。实行严格的学分制管理制度,对年度内未完成规定学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该年度内不得提拔或重用。二是实践锻炼转化成果。实行“线上教学+线下实践”的混合教学模式,紧扣培训主题安排实践培训任务,任务完成情况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和相关职能部门综合评分。比如“项目投资”专题培训班,安排各乡(镇)、部门(单位)紧扣“5个百亿”产业完成一个项目包装方案的实践任务,督促干部学用结合,切实提升综合素质。三是严格学风确保实效。每期培训均由县委常委主持并作开班动员讲话,县纪委(监委)全程监督主会场、分会场干部参训情况,严格执行跟班管理、学员考勤、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对不重视培训工作、完不成调训任务的部门(单位)和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培训的基层党员干部,给予通报批评。